最近两年,985、211名校的博士、硕士毕业生们争相入职中小学的新闻着实不在少数。有很多网友调侃道:现在的中小学,都快成为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”了。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去当中小学教师,这些高学历毕业生,都会遇到一个现实的问题——教师职称评审。
世界上,恐怕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的知识分子这样,把“职称”看得如此重要。
这也难怪,职称作为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水平、能力以及成就的重要标志,并不仅仅是一个称号,更是与职业生涯息息相关。
在这些对职称如此渴望的知识分子之中,老师队伍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。无论是小学、中学还是大学老师,评职称都是他们绕不开、躲不过的现实问题。
每当“职称评定季”过后,有些评上职称的老师犹如范进中举,喜形于色;有些未评上职称的老师犹如丧考妣,失魂落魄;
当然,还有极个别老师更是愤愤不平,或是从此消极怠工,或是与领导“干戈相见”,虽然这种现象极为少见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已经“看破红尘”的佛系老师们,根本就没有把评职称列入自己的长期发展计划之内。
众所周之,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,以教师现在微薄的薪水,男教师养家糊口难,女教师美容化妆少,更别提买大房子、豪华车,给孩子优质的教育或者留学,只因为一个字:“穷”啊!
老师评上一级职称就能涨一级的工资,但为何要轻易放弃?
这不是放弃,而是根本就评不上!老师们职称评定背后有许多心酸、无奈和苦楚。
苦楚之一:僧多粥少、名额有限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各级各类教师队伍的总人数近2000万,而中小学教师无疑是其中的大多数。
目前,小学教师的职称分别为小学员职、助职、中职、副高职;中学教师的职称分别为中学二级、中学一级、中学高级、正高级。中学二级等同于小学助职,中学一级等于小学中级,中学高级等于小学副高级。
虽然职称等级划分清晰,但无奈每年晋升名额指标非常有限,这就像金字塔一样,越高级别的职称越是金贵,上升通道极为拥堵。
就拿我姐任教的中学来说,300多个教职工,高职有100来人,中职将近200人。
由于高级职称编制早己用完,而是己超编制严重,要想中进高,只有等高级教师退休之后,通过“退二补一”的办法才有空出名额。
虽然45岁以下的中职几乎都够评高职的资格了,但只能干等着,有很多人估计到退休还是中职,因此,年轻老师们的积极性严重受挫。
苦楚之二:内部筛选、标准模糊
正是由于“僧多粥少”名额有限,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几乎都是先进行校内初步筛选。
由于中小学教师职称是“评”出来的,而不是像翻译、医生、律师、经济师那样是“考”出来的,但筛选标准的主观性极大,这就给学校领导们留出了大量可操作的空间。
学校内部筛选所使用的“官方标准”,即各省人事厅、教育厅给出的标准,内容涉及项目繁多。就拿“思想政治”这一项来说,要求教师“团结协作,服从组织安排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,团结协作究竟如何衡量呢?团结协作是和谁团结协作?与领导、与同事?服从领导安排,等不等于服从组织安排?给同事打高分,能不能体现团结协作?
同时,中小学教师职称校内筛选,有时候过于注重考核工作量,而不注重教学技能和教师的专业化。你说你的英语八级,听说读写译样样精通,但你一定就能教好学生英语吗?
中小学老师更看重的是对学生要有耐心,认真负责,教学对路,而不是像大学老师那样自身水平有多高。
另外,评审小学副高级和中学高级,许多地方都有一条硬性条件:五年班主任经验。
其实,很多班主任的教学水平并不高。当然,当班主任确实非常辛苦,特别是“杂活”干的多,但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,应当是对教师专业技能的一种认可,专业技能不行,干活再多也不是专家。
打个简单的比方,这就像播音员说了一句字正腔圆的话,外行说了十句方言交织的话,你能说后者由于说的话多,所以他的表达水平就高吗?
苦楚之三:论文硬杠、引发腐败
多年前,山东省莒南县的一位中学教师曾提出质疑:为什么中小学教师在晋升中、高级职称时,非要有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?
原来,在1992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恢复后不久,不少地方在晋升中、高级职称的条件中加了一条:必须有两篇论文,且必须是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,还得2000字以上。
此后,对这一硬件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,实际上变成了“一票否决制”。至于老师平时的工作态度、业务能力、教学成绩,虽然没有说不重要,但远远不及论文这条线关乎“生死”。
过了按工作年限和经历划定的宏观控制线后,只要你有论文,就一帆风顺,连能不能上讲台都不管了。
而没有论文绝对不行,论文字数差一点也照卡不误。莒南县的那位老师说,他所在学校的一位教学骨干(数学教研组长),仅仅因为论文只有1700字,就没能评上。
像这种现象并非鲜见,评职称,宁愿让自己花钱出书,为评职称,而求人发“论文”,已经是公开的秘密。论文、专著在某些领域可以作为评职称的依据,但对中小学教育之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,是否一定要把论文和专著作为评职称必备的条件,甚至变成“一票否决”?
苦楚之四:论资排辈、扼杀新秀
在我国,职称本身就讲究“论资排辈”。
因为,在教师评职称的规定里,就限定了在下一职称必须要有的任职时间。比如,评小学副高级和中学高级,要求学校考核三年优秀,本科毕业五年以上。
除了文件上的这种规定之外,在同样具备相应任职时间的老师中间,你还要心照不宣地等着资历、辈份比你高的人,让他们先行一步,这种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,在实际上就衍生出了种种矛盾。
我姐所在学校的化学教学组,有一年因为评职称论资排辈,最后工作都难以开展下去。
由于“退二进一”,组里空出了一个高级职称的名额,十来个中级职称的老师的眼睛全盯着呢。
学校领导为此简直伤透了脑筋,最后平衡来平衡去,还是给了一位工作了时间最长的“老”老师。公布名单的那一天,大家都很平静,谁也没提意见。
然而不久,学校才发现这早已埋下了一颗“定时炸弹”。
学校接到市里一项教学任务,需要一位课题组长,他们想请一位中级职称的老师牵头。领导找到其中一位老师谈话,他直摇头:“我不敢当这个组长,大家都是中级职称,我敢指挥谁呢?”
学校领导找遍了所有老师都遭到了拒绝。其中,一位胆大的老师说得更绝:“唉,您还是另请高明吧,我得省点时间养养胡子,现在不是胡子长的值钱吗?”
苦楚之五:你争我夺、伤及感情
每年到了评职称的时候,最忙活的其实是各个学校的领导们:手里就那么几个可怜名额,哪个该上,哪些该等,会不会留下“后遗症”甚至过激行为?
掂量来掂量去,简直比做生意都难。
现在职称多数是和职责分离,与待遇挂钩的,因此也带来了实际利益冲突。中小学不像大学那样,基本上没什么额外的经费来源,评职称可以说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。
很多班主任周一到周日七天,六点五十到校,全天坐班,一年无非比任科任多挣一万不到。而评上高职的科任老师,基本工资相比以前一年就多了六七千,还不算绩效和课时费,你说这些班主任心里能高兴吗?
实际的利益冲突造成了同事之间的摩擦和倾轧,引发了许多不该产生的矛盾。
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报道:一所中学的女教师已经评上了高级教师,但在等待张榜公布的时候,她却自杀了,原因竟然与职称评定有关。
这位女教师55岁,已有32年教龄。论学历,是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,论教学成果,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。在校长的鼓励下,原本与世无争的她,申报了高级职称。
然而,这所学校有同样资历的人为数不少,学校里弥漫着一种不好的竞争气氛,这使她很不习惯。
一个老师对她谈论另一个老师:不该占着茅坑不抗屎,她听了觉得是在说自己;另一个教师在教研室大骂某教师:好狗不挡道,她听了心惊肉跳。
一些与她竞争的教师,见了面不再和她打招呼,她更是无法接受。由于思想斗争一天比一天激烈,她的心灵在无声地流血……
苦楚之六:惟亲惟权奢谈公平
一到“职称评定季”,有些学校的领导集体“出逃”,到市里找个隐蔽的宾馆住下,背靠背地研究人员评定问题。而且还规定,评职称期间一律不准和单位里的人联系,不准打手机、发微信,据说是怕评职称时有不正之风侵袭。
但是谁都知道,这只是自欺欺人的玩意儿,因为评委会成员是谁,大家早已了解得一清二楚了,每次评职称,评委会人员都要忙上一阵子。
递条子打招呼,上门游说,请客送礼,简直会把门挤破,对胆子大一点的来说,这正是一个敛财收物的好机会。
此外,一些中小学的领导捞职称也可谓势不可挡。
有的学校领导根本就不懂教学,却榜上有名,而人们最为看好的老师却名落孙山。这叫什么公平竞争呢?
标签: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sezc.cn/xwzx/978.html
版权声明:部分素材来自网络整理,如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!